2024年,中考成绩放榜后,我们曾报道过一所九年一贯制“新学校”,首届毕业生,就有8人被成都七中(林荫校区)录取,20余人进入四七九(三校七区),更多详情请戳:首届毕业生直通“四七九”,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5年,这所学校的录取结果再次受到关注:120人参加中考,最高分达669分,上600分的人数达58人,26人考入四七九(三校七区)。
家长们对此热议不断:这所才办了两年的初中,中考实力居然如此强劲,到底有啥秘诀?
本期探校,我们就实地走进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川师附属实验学校),详细打探了一番。
展开剩余85%据了解,今年川师附属实验学校共有169名毕业生,实际参加中考的人数有120人,另外49人为区级指标到校生。
这120人的中考成绩可以说是十分能打,其中,有9人被成都七中(林荫校区)录取,2人被树德中学(宁夏校区)录取,3人被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录取,进入四七九(三校七区)的学生共计有26人,还有47人进入了除四七九(三校七区)以外的前10名顶尖高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学校高分段人数非常可观,共有10人上654分,最高分达669分。上600分的人数达58人,外加区级指标到校生,进入优质高中的人数达到了107人。
初三年级毕业典礼
一所“新学校”,仅有两届毕业生,就拥有如此亮眼的办学成绩,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评论区也有少数家长质疑学校的成绩是掐尖掐来的,事实真是如此吗?
据公开资料显示,川师附属实验学校创建于1999年,其前身是家长们所熟知的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的川师附小。2021年,学校响应教育发展需求,复办初中学段,正式开启“九年一贯制”办学之路,并于2024年确立了“建设一所优质、美好、温暖的九年一贯制典范学校”的办学愿景。
目前,学校的初中学生,皆来自于本校的小学部,小学、初中生源均是摇号录取,并不存在“掐尖”一说。至于学校的培养秘诀,我们邀请到了副校长陈小磊来揭秘。
陈小磊介绍,川师附属实验学校无论是课程搭建、行政管理,还是教学教研、活动设计,都是一到九年级贯通式的管理模式。“我们是一个学校一个步调,一盘棋的管理思路,集中优势办大事,从目前的中考出口、师生获奖、内部管理效能等方面来看,优势都非常明显。”
以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学为例,学校要求初中教师从学生六年级开始,就走入小学课堂。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每周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开展语、数、外、体四门学科的衔接课。内容由小初老师集智研思、共同研发,以确保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递进性、衔接性和连贯性。
活动方面,学校也会定期开展全校性的活动,有意识地把六七年级编排在一起,增加两个年级学生的学科连接、人际关系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提前了解和体验初中氛围,让小初衔接的难度降低、坡度放缓,以此实现6+3>9的贯通培养效果。
“学校九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给了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可以按照自己兴趣爱好去成长,避免了小升初所谓的竞争。”对于学校九年贯通的教育理念,初三家长、张桓睿妈妈十分赞同,她的孩子今年已被七中林荫录取,在她看来,孩子从小学到初一都在发展兴趣爱好,童年过得很愉快,“学校给足了空间和爱去滋养孩子,所以当他转念过来想学的时候,进步就特别快。”
初三迎考心理拓展活动
此外,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与学科活动,也是学生搭建知识体系的来源。每学期,川师附属实验学校都会围绕“五育”,即德智体美劳开设30余个社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还会每年交替举办文科节和理科节,通过活动来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更好地理解和内化自己的学习网络地图,“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形成了一张网,他们就能用这张网来解决现实问题,品学兼优是自然而然的事。”
今年拿到七中林荫市指标的冯晟懿同学,就是学校文理科节的受益者。回想起在八年级的理科节上,与同学组队接力答题的场景,冯晟懿仍然印象深刻,“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游戏来开阔视野,了解新知识,也可以将以往的知识活学活用,更好地展示、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在此次中考中,冯晟懿收获了666分的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均接近满分。
初三年级家长为学校送锦旗
平行分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对此,陈小磊透露,学校主要采取“三位一体”的方式,通过行政班级的网格化、学科分层的精准化以及个别辅导的个性化,来实现分层教学。其中,个别辅导是指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与个体身心发展的全方位关注。
今年在中考场上拿下669分的王思涯同学,体育收获了满分,但其实三年前的他并不擅长运动,离中考的分数要求还有段距离。“学校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做分层教学,基本每天晚上都会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后我家孩子中考体育拿了满分,确实非常不容易,当时选择这个学校真的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王思涯爸爸感叹道。
在此次采访中,我们发现,川师附属实验学校的学生不只是成绩瞩目,综合素养也相当出众。
今年凭借绘画特长拿下七中林荫文化与专业双料第一的苏伊可同学就是典型代表。美术出身的苏爸爸最初并不赞同女儿学绘画,“这条路又累又苦”。但转机出现在小学阶段——当女儿在川师附属实验学校参加简笔画兴趣班后,特别是六年级那幅令人惊艳的线描作品,彻底改变了父亲的看法。“那张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初一暑假,看到女儿持续的热忱,苏爸爸终于开始系统培养她。正是学校早期对绘画兴趣的启蒙和家长后期的专业指导,最终让苏伊可敲开了七中林荫的大门。
无独有偶,在上一届毕业生中,也有一位颜子涵同学,以篮球特长生的方式进入了七中林荫。陈小磊介绍,学校还有许多同学通过兴趣特长进入石室中学、树德中学、川师附中、七中育才东湖等名校。
学校再度蝉联“贡嘎杯”全省男子篮球冠军
“为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搭建了三级平台,即课程、社团和校队。”陈小磊谈到,学校通过课程陶冶全体学生的兴趣,保证人人参与、人人上台、人人展示;给有一定基础和兴趣的孩子开设社团,让他们的兴趣得以自由翱翔和发展;选拔有特长的孩子,进入校队,通过专业训练,将特长转变为学生的敲门砖。
据悉,川师附属实验学校在科创、国际理解、体育、艺术等领域获奖无数,是“教育部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全国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全国跳绳运动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就在前不久举办的“贡嘎杯”青少年校园篮球联赛中,学校再度蝉联全省男子篮球冠军。
配资炒股推荐几个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