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潘超 周东玲 青岛报道
9月9日,作为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特色活动之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相关领域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学会领导及专家、企业、学生代表等11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对接会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联合主办,旨在聚焦推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科学解决方案,发掘生态文明的优秀实践范例,推动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共创健康和有复原力的海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前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在致辞中表示,“海洋十年”的核心宗旨是推动各国发展“我们需要的海洋科学”,建设“我们希望的海洋未来”。“海洋十年”不仅是海洋科学史上规模空前的伟大事业,更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倡议。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不仅是对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的重要贡献,也是对“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的积极响应。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峻峰表示,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这一关键领域,中国海洋大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从研发海草床修复技术,到构建蓝碳资源调查与核算体系,再到研发近海污染物溯源与治理技术,每一项成果都力求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效。
作为“海洋十年”倡议下的重要活动,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12个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130家政府职能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公益组织及青年团队的积极参与,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技术方案与示范项目,涵盖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珊瑚礁、牡蛎礁、砂质海岸、河口、海湾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也涵盖了海洋污染防治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大赛不仅挖掘了一批具有潜力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和范例,也为后续国际合作与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接会上,发布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优胜项目及“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资助项目名单,包括“科学十年”行动:国际赤潮治理的“中国方案”、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五高协同”构筑人海和谐引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新范式等项目在内的45个项目成功上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获优秀组织奖。包括比利时项目在内的13个优胜项目代表在现场进行路演展示。
会上,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海洋碳中和中心主任李建平发布了《中国蓝碳蓝皮书2025》。该书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牵头组织,邀请国内外30余家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联合开展专项研究,结合碳中和愿景目标,从多维度、多角度选取指标和数据,对我国蓝碳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等进行剖析,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会议期间,推介了“海洋十年”海洋公益传播活动成果。该活动由“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与腾讯联合发起,创新性地将海洋保护融入游戏场景,推出“守护海洋生态”系列体验。其中,“净滩挑战”虚拟行动在玩家达成目标后,直接链接青岛西海岸新区10平方公里线下净滩行动,生动诠释了游戏在唤醒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全民参与方面的独特价值。截至目前,已吸引超6000万玩家参与,为全球海洋生态保护传播贡献了创新范例。
此外,会议还研讨形成《2025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青岛共识》。该共识凝聚了与会各方的集体智慧与经验,从技术、产业、治理、青年等层面,明确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目标与实现路径,强调科技创新、多元参与、务实行动、国际合作和生态价值实现,旨在推动海洋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南,贡献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
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是对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共谋生态文明之路的生动实践。会议促进了全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知识共享与资源对接,还集中展示了中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蓝色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成果与实践智慧,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动力。
配资炒股推荐几个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