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没有,一个国家的总统会在最后一刻才签字决定自己国家的贸易政策?这事儿就真实地发生了。
8月11日这天,估计特朗普也是纠结了好久,最终还是在截止时间前一天签了字,把中美之间的贸易“停火协议”又往后推了90天。要知道,如果他不签这个字,8月12日一到,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就得飙到145%,中国的反制关税也得涨到125%。
这么高的关税是个啥概念?简单说就是,原来100块钱的东西,加上关税得卖245块。你说谁受得了?
拖到最后一刻才签字,美方打的什么算盘?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这次跟以前不一样。之前中美谈判,美方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就同意延期,这回却磨磨蹭蹭,非得等特朗普亲自拍板。
财政部长贝森特这时候说了实话:美国现在忙着跟一大堆国家谈贸易协议,得在10月前搞定。换句话说,美方这是想“一个一个来”,先稳住中国,腾出手来收拾其他国家,然后再回头专心对付中国。
这招叫什么?分而治之呗。不过说实话,这策略听起来挺聪明,实际操作起来能不能成功,那就另说了。
特朗普突然“求助”中国,这画风不对啊
更搞笑的是,就在签延期令的前一天,特朗普突然转了个180度的弯,开始向中国“求助”了。他说希望中国能多买点美国大豆,最好是把订单量增加四倍。
你听听这话,一边挥着关税大棒,一边又求人家买自己的东西。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特朗普还装模作样地说什么“担心中国大豆短缺”。拉倒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去年进口了1.05亿吨大豆,会缺你那点?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美国大豆真的卖不动了
数据不会撒谎。今年前7个月,美国只卖出了300多万吨大豆,这是20年来同期最低的销售量。你说这数字有多难看?
更要命的是,中国到现在还没开始采购第四季度的美国大豆。以前中国可是美国大豆的大客户,现在人家不买了,美国农民能不着急吗?
巴西趁机上位,现在占了中国大豆进口的近七成份额。这就好比你本来是某个客户的主要供应商,结果因为你乱涨价,人家转头找了你的竞争对手,而且合作得还挺愉快。
巴西大豆凭啥能抢走美国的生意?
道理很简单,巴西大豆不仅免税,价格还比美国的便宜。这就像你去买菜,同样的白菜,一家卖5块,另一家卖3块还免运费,你选哪家?
美国这边因为关税壁垒,大豆价格本来就高,再加上各种贸易摩擦,中国买家当然更愿意选择巴西。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性价比和稳定性的问题。
美方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还能玩多久?
现在的情况就是,特朗普一边威胁要加关税,一边又求着中国买美国货。这种做法就像你跟朋友吵架,一边骂人一边又想借钱,你觉得现实吗?
接下来这90天,中美双方还得继续谈。美方希望能在这段时间里搞定其他国家的贸易协议,然后集中火力来对付中国。可问题是,中国会乖乖等着吗?
中国的应对策略很明智
面对美方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中国的策略很清楚:一边保持理性对话,一边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这就好比你有个不太稳定的合作伙伴,你既不能完全断绝关系,又得为自己留后路。巴西大豆能顶上来,就是中国多元化采购策略的体现。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最基本的风险管理。美方想用贸易制裁来要挟,结果发现中国早就有了替代方案。
这场博弈到底谁赢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农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大豆卖不出去,农场主们的日子可不好过。特朗普当初承诺要让美国农业再次伟大,现在看来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虽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通过多元化采购,已经找到了替代方案。巴西等国家反而成了这场贸易摩擦的受益者。
90天后会发生什么?
现在大家都在猜,这90天到期后会怎样。特朗普会继续延期吗?还是真的要把关税拉到145%?
说实话,这事儿谁也说不准。美方现在面临的压力不小,既要安抚国内农民,又要在国际贸易中保持强势姿态。这种两头都想要的做法,往往两头都不讨好。
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但绝不会在压力下做出让步。这种立场听起来挺硬气,实际上也确实有底气。
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钱袋子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些贸易摩擦最终还是会影响到生活成本。虽然大豆期货离咱们生活有点远,但豆制品、食用油这些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多少都会受到影响。
好在中国市场够大,选择够多,巴西大豆能顶上来,其他产品也有替代方案。这就是为什么多元化如此重要的原因。
现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特朗普想通过贸易战来重振美国制造业,结果却让美国农业受了损失。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效果到底如何,时间会给出答案。
你觉得这场中美贸易博弈最终会怎么收场?特朗普的策略能成功吗?还是说,多元化合作才是未来的趋势?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配资炒股推荐几个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